当前位置: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
远海之地,却迎来海鲜大丰收!“内陆海鲜”要火了?

发布日期:2023-10-15

前段时间,大家对海鲜的心情比较复杂。

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引发大家对海产安全的担忧。虽然国家已经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十个县(都)食品,加强进口水产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,防范放射性污染食品入境,但大家对海鲜的热情并未重新点燃。

 

悄无声息间,#新疆欢迎大家来吃海鲜#词条冲上了热搜,新疆海鲜陆续丰收,包括但不限于三文鱼、罗非鱼、南美白对虾……这一下子,网友炸开了锅!

 

等等!大漠戈壁、盐碱湖泊遍布的新疆居然养了几千吨海鲜?

 

原来,一些内陆地区之前就已经在探索“海鲜陆养”模式,并实现量产。而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陆,沙漠戈壁人烟稀少,却为培育绿色、生态、无污染海鲜提供优良环境,让这个号称“离海最远的地方”成为吃海鲜的首选之地。

 

内陆海鲜,以新疆为代表,正在海鲜市场上崭露头角。

 

新疆是怎么养出海鲜的?

 

18亿亩的耕地红线,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。然而想要守护粮食安全底线,夯实大国粮仓基础,除了守住这18亿亩耕地,还要探索新模式,挖掘其他土地资源的潜力。

 

而新疆正是在探索过程中,基于现有条件和形势基础,将资源限制转化为独家优势的典范。

 

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和6.9亿亩低洼盐碱水域,其中可供利用的盐碱地高达5亿亩,而新疆拥有丰富的盐碱地资源,盐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/3。这些盐碱地的含盐量超出正常土壤耕作水平,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。

 

为了利用好耕地后备资源,打造大国新“粮仓”,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“低洼盐碱地养殖”,随后《2017年渔业扶贫及援疆援藏行动方案》和《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》发布,相继提出打造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、积极发展盐碱水养殖。

 

自此,新疆开始“内陆造海”,一些生猛海产出现在新疆的“海”里。

 

兵团第三师的红旗农场就建成了新疆第一个盐碱地海鲜养殖基地。红旗农场附近有大片盐碱滩,pH值普遍在8以上,地表水与海水接近。科研人员将盐碱水改良成人工海水,罗非鱼、石斑鱼、南美白对虾、鲍鱼、龙虾在这里畅游生长。

 

新疆除了红旗农场在养“海货”,还有其他地区也在养水产:尼勒克县养起了三文鱼,麦盖提县养起了澳洲龙虾,此外还有察布查尔县的罗氏沼虾、巴楚县的斑节对虾、罗布湖和博斯腾湖的螃蟹、巴里坤县和和田县的冷水鱼、天鹅湖的青蟹和南美白对虾……

 

2022年,新疆渔业的产量已经达到了17.3万吨,水产品出口向俄罗斯、马来西亚、日本等地。

 

海鲜陆养,不只在新疆?

 

海鲜陆养,是指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,人工养殖鱼类、虾蟹类、贝类等海产品。营造海鲜陆养环境有多种方法,有人选择让鱼虾适应内陆的淡水环境,然后放入养殖池里养殖;也有人将盐碱水调配成“人造海水”,让鱼虾能够在人造海域里生长。养殖户们立足于自身条件,探索自己的养殖方法。

 

湖北武汉也摸索出了一条“海鲜陆养”道路。由于“海鲜陆养”模式的兴起,湖北已经有企业试水海鲜内陆工厂化养殖,目前湖北已经实现了鳗鱼、南美白对虾、石斑鱼等海产品的内陆养殖。

 

“海鲜陆养”模式的优势直接反应在价格上,当地“海鲜产品”价格下降明显,最低售价在20元出头,本地养殖的石斑鱼售价几乎是外地的一半,而鲈鱼、鳜鱼等淡水鱼价格在高温天气下售价最高达40多元一斤。

 

放眼至全国,除了新疆和河北,河南、宁夏、内蒙古、山东、陕西等省份都有人研究起海鲜陆养,有人已经摸索出了成功经验,培育出来的海鲜新鲜程度不输沿海地区。

 

“陆养海鲜”极大丰富了内陆居民的餐桌,除了运输距离缩短让食材新鲜度得到提升,同时养殖新模式能够提升生产流转效率,让大众能以更低的成本满足升级的消费需求。

 

新疆海鲜是否是“内陆海鲜”兴起的开始?请大家拭目以待。

 

 


上一篇:这些食材处理小妙招你知道几个? 下一篇:体检报告出现异常,如何通过饮食改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