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品类食材一站式配送服务商
打造中国安全食品供应链知名品牌
全国服
务热线
400-030-0090
食材配送:食品外包装常见可能误导人的文案
发布日期:2025-04-17
食品包装的误导性文案往往利用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和信息不对称,通过模糊表述、偷换概念或视觉设计诱导购买:
1. 「不含防腐剂」≠ 无添加剂
误导点:宣称不含防腐剂,但可能含有抗氧化剂、香精、色素等其他添加剂。部分食品(如罐头、高盐/糖食品)本身无需防腐剂,但高盐/糖对身体的危害也很大。
2. 「不含蔗糖」≠ 不升血糖
误导点:常见于糊粉类、饼干等产品,虽未添加蔗糖,但可能含糊精、麦芽糖浆等升糖更快的成分,对糖尿病患者风险更高。
3. 「高膳食纤维」≠ 低脂健康
误导点:粗粮饼干等产品虽含纤维,但常添加大量油脂(如黄油、起酥油)改善口感,脂肪含量可能远超预期,长期食用不利心血管健康。
4. 「天然」类标签的模糊性
「天然果味」:可能仅含少量浓缩果汁,主要依赖香精和糖。
100%天然」:不排除加工成分或添加剂,需结合配料表判断。
「有机」:仅指生产过程中未使用合成化肥/农药,与营养价值无直接关联。
5. 暗示治疗或保健功效
违规宣传:如“降低胆固醇”“增强免疫力”等,普通食品不得宣称治疗或预防疾病功能。
6. 「无胆固醇」的误导性
无胆固醇:植物性食品本就不含胆固醇,但是像棕榈油虽无胆固醇但饱和脂肪含量较高。
建议
1. 细读配料表与营养标签:优先关注成分顺序、添加剂名称及含量(如钠、脂肪)。
2. 警惕绝对化表述:如“完全天然”“绝对无添加”等,通常存在隐藏信息。
3. 理性看待功能宣传:普通食品不具备治疗作用。
4. 利用法律维权:遭遇虚假宣传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,或通过法律途径索赔。
完全内容: